期待 | 西昌今晚22:00又上央视!锁定CCTV4收看《记住乡愁》
2021-08-15 13:52 来源: 记住乡愁
举报

  西昌:

在最艰难的地方扎根,

孕育出一座勃勃春城

提到西昌,你会想到什么?
卫星发射中心?国家暗物质实验室?
没错,这是西昌,一座十分“硬核”的科技之城

不过,西昌还有另一面,不那么科技的一面。

这里四季春常在,月月有花看,温润的气候造就了一座“川南春城”。



“打通灵关道,才有西昌城”



西昌古城的历史,还要从一条古道说起。

古道名为灵关道,修建于西汉时期,是汉武帝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而建。

灵关道的修建历程十分艰难。当时蜀南崇山峻岭、峡谷急流,汉武帝数次派人前往,都无功而返。群臣也纷纷劝刘彻罢手。

就在此时,一篇名为《难蜀父老》的文章坚定了他打通西南的决心。文中那句,“盖世必有非常之人,然后有非常之事;有非常之事,然后有非常之功”,正中汉武帝下怀,这事儿,必须得成!

派谁去呢?文章的作者司马相如最合适不过,他不仅明白汉武帝的心意,而且出身蜀地,了解蜀南情况。

就这样,在汉武帝的授命下,他带着两千多名士兵,开始了这项浩大的工程。

工程的修建十分艰难,尤其是到西昌城北的安宁河一带,全程都是悬崖峭壁,将士们只能从山顶悬下绳索,系在腰间,在半空中作业。

二十三年后,这条从成都通往云南的灵关道终于被打通,它与五尺道、永昌道等一起,构成了通往印度、中亚的“南方丝绸之路”。这条路的打通,不仅给汉王朝带来了经济的繁荣,也让西昌成为西南地区的商贸重镇

而当年开凿道路的士兵,就此留在这里,成为了西昌城的先民。



军民一心 同仇敌忾


西昌古城中,至今还留有许多明代遗,古老的城门与城墙,见证了一场决定古城生死存亡的战争。

明洪武年间,西昌遭遇一场叛乱,当时城内守军只有几百人,而对方有上万人

守将立刻向朝廷求援,但援军离此地有近两千里之遥,最快也要三个月才能到达。

几百守军对上万叛军,能坚持三个月吗?几乎不可能,但是,城中的百姓,改变了这种不可能。

他们与守军一起,同仇敌忾,在敌人攻城的时候,用石块与土块砸向敌人;在城被围困、缺少粮食的时候,把家中仅有的口粮送到军营。

古城军民团结一心,用顽强的意志固守城池,最终等来了大将军蓝玉的队伍。

援军到来后,叛乱很快被平定,而蓝玉带来的队伍却没有离开,而是留了下来,屯垦戍边。他们建起了高大的城门,把曾经的土墙换成了砖墙,还在城中遍植黄葛树。

就这样,西昌古城逐渐恢复了元气,与这些黄葛树一起,慢慢繁盛起来。



在最艰苦的地方,绽放生命


共和国成立后,为了加快中国西南地区的建设,国家决定修建一条纵贯西南的铁路大动脉——成昆铁路

一批十七八岁的青年怀着满腔热情,投身到了这场建设中。

成昆铁路的建设十分困难,沿线三分之二是崇山峻岭,地质情况极其复杂。在那个装备和技术都很落后的年代,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。

在一次隧道挖掘的过程中,突然发生塌方,排长张启友被压在巨石之下,壮烈牺牲。

战友们把他抬出来时,在他包里面找到一封写给妻儿的信:

你我都是共产党员,现在成昆铁路修建是关键时刻,塌方随时可能发生,伤亡随时都可能出现,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,你一定告诉军军,叫他好好地学习,将来长大成为一个为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。

这封家书,字字坚定,表达着一位战士的勇气和决心。

从成都到昆明这段全长1096公里的铁路,共有991座桥梁,427座隧道。修建的12年中,有2100多人牺牲,平均每修建1公里就有2人献出生命。

1970年,成昆铁路终于建成通车,它打通了西南沟壑纵横的山脉,让祖祖辈辈没见过火车,没走出过大山的古城人有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。依托成昆铁路,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70年代末建立起来,西昌逐渐也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。

两千多年的时光里,古城人就像城墙上的黄葛树,深深扎根于此,在一代代西昌人的努力下,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今晚22:00,锁定CCTV4,走进春城西昌。

《记住乡愁》第七季

播出内容:《西昌——川南春城 生生不息》

播出时间:2021年8月15日(周日)22:00

播出频道:CCTV-4 中文国际频道

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